2012年11月02日 02:00 | 来源:车讯网 |
作者:
夏星
|
我要评论(0) |
来到当若雍错,目的是为了看看比古格王朝更为神秘的象雄王朝;然后朝着东北方向,沿着一条自然路,去了双湖地区。在去双湖的路上,终于找回了10年前的感觉。
在当穹错旁边的南木村(见下图,似乎有布达拉宫的影子),虽然能感受到强烈的苯教文化,比如墙上的万字符号,但是,古老的象雄王朝遗迹并不在这里,还得继续往南走,翻过几道山梁,到当若雍错去寻找。
终于陷车了
出了南木村,沿着当穹错东岸的一条土路,慢慢转到了湖的南岸。这段路走得并不轻松,山上有N多溪水流进湖中,与路垂直交叉,把原本就很随意的路面,冲了个稀里哗啦。好在这是一辆VX NAVI的普拉多,与常见的TX普拉多不同,配备了空气悬挂,把控制键拨在舒适档上,大部分颠簸都能被过滤掉,身在车内感觉很舒服。
想起当年在2020里被颠得几乎神经错乱,颇为洋洋得意。把两架摄像机都打开,一个朝着车头拍,一个冲着湖面拍,由8个喇叭组成的音响送出胡里奥的情歌,周围是无尽的雪山和点点经幡。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,但是,乐极生了悲。
前面有条较宽的河床,路已被河水冲断,车辙有从左边绕的,也有从右边绕的,观察了一下,右边绕的话,圈子挺大,基本上快到湖边了,左边绕的圈儿则很小,于是,决定从左边绕。
刚进入河床,立刻感觉不好,轮下有松软的感觉,这个河床的宽度起码有100多米,硬冲肯定没戏,因为此时已经明显感到地面承受不住车身重量了,赶紧停车往回倒,倒了几米,就在距离干燥的路面还有1.5米时,车轮失去了摩擦力。
陷车了。
那一刻,没有丝毫的垂头丧气,更没有焦急,而是有种盼望已久、怎么才来的感觉。
10年前,在羌塘旅行没有陷过车,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儿。要是传回去,每一个来过的人都会质疑:你究竟是不是去了羌塘?因为那时候的羌塘只有自然路,没有正式路,一下雨,到处泥泞,到处沼泽,在这种地方开车,不可能不陷。我曾看过一篇同样是2002年来羌塘的游记,汽车陷在了去当若雍错的路上,第一天几个人奋力推,第二天几个人奋力挖,直到第三天,才把车子从泥里弄出来。也许是太郁闷,几个人相互埋怨,最后差点儿打起来。
正因如此,那一年我把旅行时间定在了5-6月间,此时雨季还没有到,陷车的可能性降低很多。令我兴奋的是,计划定的非常准确。当我们穿越羌塘时,西边总是乌云密布,东边总是蓝天白云,也就是说,我们一直走在雨的前面。不过,当我们走到班戈附近时,雨追了上来,并利用晚上超了过去。
次日,我们在绵绵细雨中出发,才走了几百米,便发现路上的水坑、泥塘骤然增多,又过了几百米,车完全走不动了(见上图),下车看,4个轮子已被掩埋在泥中。此时多数人能想到的办法,是用另一辆车拉,或者是几个人推。事实上,如果您看到轮子被淹了一半,说明底盘已经贴地了,此时用车拉是拉不动的,即使有绞盘也无济于事,只有一个办法,先把车子升起来,再用石头子修一条路(带着木板、防陷板的话就省事了)。这两条做到了,多数情况下,不用拉也不用推,自己就能开出来。
升车身需要千斤顶,由于底盘贴地,所以,需要一些技巧和适宜的工具。比如,用千斤顶顶住车轮钢圈的外缘(得用液压千斤顶,下面铺木板,螺纹式千斤顶此时是废物),每一次只能顶起一点儿,赶紧把小石块塞进车轮下面。重复多次,车子就升起来了。再比如,用充气千斤顶升车,这样做效率更高些,但能否成功,取决于地面的湿滑程度,如果太滑,充气千斤顶往往不起作用。
2002年那次陷车,我们用了4个小时升起车身,再用4个小时铺路,每隔2小时茶歇一次。当时,4个人拿着脸盆、塑料袋,把方圆200米之内的所有石头全运了过来,用锤子把它们夯实。木太在大学里学的是铁路基础设施,她以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着这项工作的进行。淑惠则一边捡一边乐:我把这辈子的石头全拣了。
这次我携带的拯救器材非常全,充气千斤顶、卧式千斤顶、猴爬杆、三角凳、防陷板、各种尺寸的木板,看着它们始终静静地躺在车厢里,我有点儿着急,怎么也得用上一次,才不算白带呀。所以,面对陷车,内心里甚至有点儿幸灾乐祸。
遗憾的是,正当我搬出器材,架好摄像机,打算像贝尔那样在镜头前一展身手的时候,一辆普拉多停在了我身后,司机下车问:有绳子吗?司机是本地人,途经这里看到我的位置,就知道肯定是陷车了。过来一看,陷得不深,底盘没贴地,自然是可以拖车,于是,挂上绳子,轻轻一拽,车子便从泥里出来了。
此次旅行的第一次、也是最后一次陷车,就这样过去了。
感谢的同时,内心里有点儿闷闷不乐。
按照正常的思维,我这人可能有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