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昆仑山到格尔木,再经青海湖到西宁,完成这段900公里的路程,109国道中的青藏线就算走完了。但是,青海与西藏有着不解之缘,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就是青海人,十世班禅与十四世达赖也都是青海人。青海虽是30多个民族的混居之地,但藏族风情依旧浓厚。
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
跨过昆仑山垭口,一路下坡,在一个叫纳赤台的地方,2002年经过时见到路边有个亭子,石碑上写着“昆仑神泉”几个字,便停车观看,还装了些泉水走。亭子里有对儿手拉手肩并肩的男女,向我们打探前面的路况。他们是在校的学生,把自行车托运到格尔木然后骑车去拉萨,今天是他们出发的第一天,感觉累得半死。
这儿离拉萨还多远?从女生的问话与神情来看,他们似乎有放弃的念头。
事实上,长途骑车旅行的头几天,确实非常疲劳,意志不够坚定的话,有可能半途而废。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。于是,我把一些体会告诉了他们,但愿他们能挺过最难熬的头几天。
这回再次路过,只看见一堵墙和一个指路牌,上面写着:昆仑神泉景区。
途经川藏线时,就曾聊过骑车进藏的话题。在各条前往拉萨的公路上,您能看到五花八门的行进方式:汽车、摩托车、自行车、徒步,数量都不少。最罕见的,是我在不冻泉附近看见的这位小伙子:拉车。
几年前,曾在什么地方见过一位长者采用这样的旅行方式。当我老远看到这位行者时,还以为又是那位长辈,停车后才发现是个年轻人。他给自己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:行走的小蜗牛。
从车上的文字看,这只“蜗牛”从2011年4月22日自上海出发,途经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,眼下达到了青海。
其真名叫邹维胜,毕业后工作过一段时间,为了开阔视野,选择了这样一种可以细细看、慢慢品的旅行方式,为的是增长自己的见识,丰富自己的阅历。我问他在一年半的旅行中,最大的感悟是什么。他说,最大的感悟是越走越觉得自己很无知。
能说出这句话,说明他的境界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升华。
古代埃及要求男子在成年时必须做一次旅行,在旅行中观察社会,在旅行中求学。我国古人说: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。说的就是与其闭门读书,不如到实际中探索。毛泽东渊博的学识、准确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,是包括他的对手在内都承认的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,是当学者们在城市里研究马克思主义时,他在乡村间穿行,最终找出了走向胜利的途径。
所以,我特别推崇旅行。买车如果只是为了上下班代步,有点儿浪费,把它用来开阔您的视野吧。别以为身处北京、上海,身旁有手机、电脑,通过微博、微信,就可以洞察世界,无所不知,其实依旧是个井底蛙。
不管城市如何浩大,咱们每个人的接触范围也就是微小的一点点,并不大,与您在一个小城或小镇里没什么区别。一位乡村人告诉我,他很向往城市,因为那里人多,热闹。而他所在的乡村,满打满算也就百十号人。我想,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,能够得上朋友的,肯定没有百十个。
当然,如果只是旅行,舍不得看书,也是不行的,那样就成了到此一游了。
格尔木的绿化真棒
驶出山谷,来到昆仑山北麓,前面出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,它是格尔木。
我第一次到格尔木是在1992年,当时这里是个很小的小镇,只有火车站一带热闹些。那时候已经有了西宁到格尔木的火车,这一段铁路线是最早建成的青藏铁路,火车站对面停着去拉萨的大客车,24小时就能到,这是当时走陆路去拉萨最好走的一条路。当然,现在也是。
2002年再次途经格尔木,城市大了许多,建筑多了不少。但这次再看,完全换了面貌。最棒的是绿化,格尔木的绿化实在太美了,几乎每条街道两旁都种了几排树,建筑隐在树林中,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。
绿化能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。有位朋友在京北买了座别墅,我去做客后发现,美其名曰别墅,可环境实在太差了,小楼的间距特别近,坐在客厅里往外看,不见一丝绿色,全是钢筋水泥,给人一种压抑感和局促感,很不舒服。出门走走,发现整个别墅区里的树木极为稀疏,跟葛优的脑袋差不多。
有人选择居所主要关注房屋里面的情况,比如面积和布局,而我喜欢关注房屋周围的情况,比如容积率和绿化。
格尔木没变的地方是收费站,在进出市区的国道上,10年前的收费站依然如故。不知是1954年建路的贷款还没还清,还是在收回投资后,把公路转为了商业属性,拿到海外上市,为世界各国的有钱人贡献一份中国人的爱心。
以退为进
晚上跑到小酒馆喝酒,一个小帅哥凑过来问:你是北京的?一个人来这干嘛?
显然,他看见了窗外我那辆北京牌照的普拉多。
得知我是单人旅行,他感慨道:还是北京好呀,遍地黄金,不用上班,每天都能跑出去旅游。我一直想到北京去找工作呢。
把另一个地方无条件地视为天堂,这种现象哪都有。如同这位小帅哥憧憬北京一样,上海有人这样憧憬日本,北京有人这样憧憬美国。
几年前我认识一位80后,从家乡来到北京谋生,运气还算不错,在一家主流媒体当实习编辑。有一次他抱怨:收入实在太少了,每月都入不敷出。原来,他的工资是2000元,在天通苑与6个人合租了一个单元,他住的小间每月800元,坐地铁100元,水电费和电话费100元,还剩1000元用于吃饭,每天限额33元。叫了一碗炸酱面后,经常要为是否加个鸡蛋而经过一番认真计算。有时候嘴馋,跑到呷哺呷哺吃个羊肉套餐,接下来的几顿饭就只能吃10块钱的盖浇饭了。
但这一切不能让家里人知道,更不能让同村人知道,那样太没面子。所以,每当外出参加活动,坐在飞机上,住在五星级旅馆里的时候,就会赶紧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。这是他最辉煌的时刻。他告诉我,之所以接受这么低的工资,是听说能有些外快,参加活动时主办方会放布施,可后来领导规定车马费一律上缴,令他失望不少。但依旧踊跃参加活动,毕竟可以有2天不用挤地铁上班,不用自己掏钱吃饭,顺便还能领点儿礼品。所以,尽管便宜不能白占,得熬夜写一大堆赞美文字,也认了。
第二年,在我的劝说下,加上其令慈为他在家乡的派出所里找了个工作,他离开了北京。又过了一年,他带着父母来北京旅游,我到他们住的旅馆看望,那是一家4星级的旅馆,看来,日子混的不错。他自己也感慨,原以为离开北京是退步,在同村人面前很没面子,后来才发现是进步,得的实惠比在北京多多了。
如果格尔木的这位小帅哥真的去了北京,他得首先能够适应拥挤、窘境。确实有人在北京混出了名堂,可更多的人每天都忙碌在床铺与办公桌之间,为的是在父老乡亲面前的脸面。